近期,江苏城市足球联赛(苏超)赛场外掀起了一场关于保安招聘的舆论风波。随着赛事热度攀升,部分网络平台出现的 "保安招募" 信息引发大量关注,甚至有球迷试图通过应聘保安 "曲线入场"。对此,赛事主办方与警方紧急发声:临近比赛将停止临时招聘,应聘者需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,谨防诈骗。
一、球迷 "曲线入场" 引发争议
6 月中旬,常州赛区一则 "保安招聘帖" 在社交平台疯传。帖子明确要求应聘者为 18-45 岁男性,身高 1.73 米以上,工资日结,并声称 "保安可在内场看台维持秩序"。这一信息迅速点燃了抢票失败球迷的热情,评论区出现 "工资无所谓,免费都干"" 能进场看球就行 "等言论。更有网友直言:"76 万人抢票,抢到的没几个,当保安成了唯一希望 "。
此类现象并非孤例。连云港赛区日前通过 "港城快工" 平台发布的官方招聘信息显示,保安岗位要求 18-55 岁,薪资 150 元 / 天,工作周期覆盖整个赛季。这种正规招聘与民间 "野路子" 形成鲜明对比,却也侧面反映出赛事关注度飙升带来的连锁反应。
二、官方紧急叫停临时招聘
面对愈演愈烈的 "应聘潮",赛事主办方与警方迅速介入。常州市体育局明确表示:"保安早安排妥当,比赛前不可能临时招人"。连云港赛区组委会也强调,所有岗位均通过 "港城快工" 平台独家发布,私人渠道信息概不认可。
乐鱼警方进一步揭示了背后的风险。常州公安机关指出,部分招聘帖存在 "电话无法接通"" 突然宣布招满 "等异常现象,疑似诈骗分子利用球迷热情实施钓鱼诈骗。江苏省公安厅近期通报的" 黄牛 " 案件中,已有 105 人因倒卖门票、伪造身份信息等被查处,其中不乏冒充工作人员协助无票人员进场的案例。

三、应聘需严守 "三核实" 原则
针对此类乱象,警方与赛事方联合发布 "应聘指南":
- 核实渠道真伪:官方招聘信息统一通过 "港城快工" 等政府认证平台发布,如连云港赛区要求应聘者扫码注册、实名认证后抢单。
- 核实岗位细节:正规招聘需签订劳动合同,明确薪资发放时间(如连云港岗位为日结)、工作周期(如常州岗位覆盖整个赛季),并提供食宿保障。
- 核实身份资质:用人单位应依法查验应聘者身份证、无犯罪记录证明等,如苏州某物业公司要求入职时提交有效证件并签订正规合同。
四、赛事安保升级与长期治理
为从源头遏制乱象,苏超组委会已启动 "智慧安保" 计划。连云港赛区引入 AI + 大数据模型,通过 "港城快工" 平台实现岗位与求职者的精准匹配,并联动线下 48 个就业服务站确保 "来即上岗"。常州赛区则加强与警方协作,在票务系统中嵌入人脸核验功能,防止 "黄牛" 利用虚假身份信息抢票。
江苏省公安厅治安总队负责人表示,将对 "黄牛" 倒票、虚假招聘等行为保持 "零容忍",后续赛事将增派警力开展 "人、票、证" 三位一体核验,同时推动票务系统与公安数据平台对接,从技术层面阻断非法渠道。
这场由保安招聘引发的风波,折射出职业赛事火爆背后的复杂生态。对球迷而言,理性观赛、警惕捷径才是享受赛事的正确打开方式;对主办方而言,如何平衡赛事热度与安全管理,仍是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。正如常州警方提醒:"想看球,走正道;图便宜,吃大亏"。未来随着赛事关注度进一步提升,如何构建更完善的安保体系与公众沟通机制,或将成为苏超品牌建设的关键命题。